2015年,中国百货业变化巨大,万达百货连续关店,各地百货举步维艰。八月份,市场更是热闹非凡。京东刚刚入股永辉超市没几天,接着阿里、苏宁互相参股,大尺度战略合作。互联网巨头纷纷巨资和商业零售企业合作,引发市场高度关注,合作原因、目的何在?拥抱电商、探索O2O模式,能够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?
视频请在wifi环境播放
8月18日央视午后财经节目中,央视财经评论员、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仁表示,互联网巨头和商业零售企业合作是双方互补共赢。
他指出,电商与百货联姻,能让流量获得更高价值的变现,利用百货强大的供应链,很好的落地企业服务。单纯依靠广告和用户的服务费很难有很高成长。
#p#分页标题#e#
百货业的业态需要调整,过去更多是靠精品销售,靠价差完成交易,未来一定更多是生活体验、生活服务以及产品销售的混业经营,这时候就势必要与电商结合,反映大众的需求,并主动结合需求。
牵手=互补双赢
8月10日,阿里巴巴和苏宁的战略合作引发行业地震。其实如今线下与线上合作并不罕见。8月1日,在通州万达广场,万达打造的飞凡电商APP推出了一系列线上闪购促销。上个月,王府井与京东金融推出“白条”业务;而早在去年,阿里巴巴为华联及下属公司提供企业O2O业务,并斥资53亿元入股银泰商业成为大股东。
“互联网巨头和商业零售企业合作是双方互补。”
百货业出于何种需求?
在经历了2003年到2013年的黄金十年后,百货业的衰退来得迅速而猛烈。据联商网统计,截至2014年12月31日,全国主要零售企业(百货、超市)共计关闭201家门店,较2013年关闭35家,同比增长474.29%,创历年之最。
单仁分析:
1、百货业面临电商和其他业态多重挤压。缺少自有品牌的百货业,被电商虚拟平台替代。
2、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,百货业需要电商提供流量、数据、支付等方面支持。
对于阿里巴巴等电商方面的需求,单仁用大量数据解析——
#p#分页标题#e#
过去10年,电商外延式的高增长正走向终结,过去10年中国网名人数持续高增长,到去年为止,增速减缓。如今中国网民人数达到6.6亿,网购人数有3.6亿。
2011年是一个分水岭,此前,电子商务的线上成长速度都超过100%,之后持续下降。外显就是购物节的效果衰减,电商需要寻求其他增长途径。
20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26万亿,全国网上零售额2.78万亿元。
“也就是忙了10年时间,才抢了10%左右的份额。”
单仁表示,还有很多受众尤其是很多消费力强的人尚未来到电商平台,所以阿里等电商跟线下百货业合作,进一步圈住优质消费者。
#p#分页标题#e#
而且,阿里巴巴受到了京东的威胁,从上半年财报来看,京东增速明显超过了阿里巴巴,尤其是天猫平台。所以阿里联姻苏宁,通过和线下合作补上大家电短板。
再来看另一个互补的实例。
永辉超市有大量店铺,主要以生鲜为主。最近京东参股永辉超市,其实也是希望线上往线下走,加强线下体验,借助永辉超市能够将生鲜部分落地,更好配送。
而且在日用品中,生鲜的毛利率是比较高的,对京东来说,不仅要增加营业额,也要增加毛利率,这是一直在亏损的京东的算盘。
目前,阿里生态体系内已经包括阿里影业、阿里健康、菜鸟网络、蚂蚁金服、苏宁云商、银泰商业、海尔、日日顺、圆通、微博、优酷、魅族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的企业。
阿里的轨迹我们来看一下:
2013年投资海尔旗下日日顺物流,补上短板的同时撬了京东的墙角
2014年针对微信支付,参股银泰,同时打通自己的会员、支付到数据。
综上,单仁分析,传统百货和电商的合作能够互补短板,比如京东来说生鲜的采购、储存、运输的短板;阿里在大家电、支付场景的短板。
O2O是否是百货转型万能药?
#p#分页标题#e#
眼下,百货商场从借电商之力到完全纳入电商麾下,纷纷进行自我升级换代,大家不约而同的转型自救的武器则是O2O,O2O似乎成了百货、购物中心转型的万能药。但是,尽管都在转型,但还没有成功案例。
阿里、苏宁联姻,O2O也备受瞩目。苏宁全国的1600多家门店将与阿里巴巴的线上体系实现对接,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打造创新的O2O运营模式。
#p#分页标题#e#
阿里一方面考虑京东的竞争,另外也是考虑未来互联网金融场景的竞争。苏宁在全国约有1600多家店铺,700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,有很强大的线下场景。
在他看来,阿里的弱点在于,淘宝天猫用户群比较年轻,京东用户群则相对年长,贡献价值高,苏宁可以补充阿里这个短板。
而且,联姻能让淘宝天猫流量获得更高价值的变现,利用银泰、苏宁强大的供应链,很好的落地企业服务,依靠广告和用户的服务费很难有很高成长。
未来,苏宁在全国分区经营配送点,对阿里会是很大的支持。
百货业还有复兴的希望。
单仁指出,阿里为苏宁增强大数据收集,精准分析便于更好的销售。
#p#分页标题#e#
从网络消费规律看,价值比较低的标品在网上转化率高,而价值比较高的,个性化比较强的产品在网上转化率低些,更需要线下体验,需要个性化服务去实现。
单仁建议,百货业的业态需要调整,过去更多是靠精品销售,靠价差完成交易,未来一定更多是生活体验、生活服务以及产品销售的混业经营,这时候就势必要与电商结合,反映大众的需求,并主动结合需求。